
在生活中有觀照,我們才會看到單純的自己,活得自在、灑脫;不觀照就看不到解脫的人、看不到單純的人、看不到沒有煩惱的人。
心的旅程是要無牽無掛、無念無著,對一切無相觀、無念想、無著行,讓每一時每一刻所發生的人事物都隨風而逝,而不貪著,這才叫做真正的修行,如實地實踐,就可以在生活中達到自在與禪定。
在覺性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真實生命裡面,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生活理念,不要經常跟自己的習氣生活在一起。
吵雜的小鳥代表著我們內心繁雜的聲音,只要我們把心靈的籠子打開,放開這些「心中之鳥」,讓煩惱遠離,我們的內心就可以寧靜下來。
華嚴就在一個「心」,我們學佛就是在學習如何啟動心。
要先看到一才看到一切,當我們看到一切的時候就看到一,這個就是佛的華嚴世界,所以叫做禪,有禪才有華嚴,沒有禪,華嚴就無法出現。
我們靈鷲山所有的法會,都是要鞏固大家這份學習佛法的心,讓大家的生命就是佛法,佛法就是我們的生命,沒有佛法就沒有生命,我們要這樣子去體會佛法的難能可貴。
佛法需要生生世世累積的,所以要學習讓自己的信心能夠堅固的方法。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菩薩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十地的時候,到登地的時候,菩薩就不退轉,所以我們要從細細小小的三皈五戒做起,然後進入這個不退轉的發心菩薩。
生命就是一個大學習,學習在多元裡面如何共生;所謂的佛法,就是大大的學習,是對生命的學習和了解。佛法的學習就是生命的學習,生命是多元共存的,我們如何學習生命的和平,讓生命和諧?這是佛法教導給我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與法要。
雖然現在無法一蹴可及地獲得和平,但是我們不可放棄,要做好這種共識與學習,從零歲到一百歲都要做好學習,學習生命的相依共存共生。
「生命和平大學」的萌芽,起源於我從小顛沛流離的生命,看盡戰爭殘酷的死亡與生命的破敗,而孕育出的和平種子。
生命和平大學冬季學校的開學日,由於現在是全球疫情緊張的時刻,我們有幸能在這樣的時節因緣,藉由科技網路,共同在線上為人類、為地球,一起探討生態的永續方案,這是一份殊勝的連結,也必然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以利亞跨信仰會議」邀集各宗教代表在英國倫敦召開「氣候正義和懺悔儀式」,我們以佛教懺悔與祈福儀式來呼籲大家回歸靈性,共同用慈悲心守護地球生態。
我們回佛對談20週年,這天我們與美國德州達拉斯南方衛理會大學一起合作舉辦回佛對談,討論「面對我們的全球生態危機一宗教、靈性與科學的對話」。
心道法師與來到靈鷲山參訪的天主教神父進行了一場真摯的宗教對話,雙方從家庭間的相處之道,談到上帝與佛陀的愛與慈悲。
心道法師與來到靈鷲山參訪的天主教神父進行了一場真摯的宗教對話,雙方從家庭間的相處之道,談到上帝與佛陀的愛與慈悲。
學佛以後我們就要讓我們生生世世的DNA都能往好的方向,能夠用善來帶領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輪迴的世界中能夠結善緣、能夠好事連連。
在邁入兔年的除夕夜,靈鷲山全山僧眾做新春拜願,懺除自身的無明業習,也發願在佛法傳承的菩提心不退。
現在雖然了意離開了,他就是要趕緊回來銜接他的願力。我跟他說,什麼都會隨著業力跑,只有菩提心帶了所有的善緣來成就菩提,只有菩提心不會變成業障,而出離心會帶給我們從各種因緣上成佛、解脫、自在。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永續的度眾,生生生世世願眾生離苦成正覺,以這個願做為我們共成佛道的種子。
願力是我們生生世世相聚的東西,能夠讓我們繼續走在菩提的道路上,不會丟掉,止息妄念,其實妄念也不壞,那些妄念就是我們本來面目,就是心的對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本來面目。
靈鷲山的禪修法門—平安禪,四個步驟當中的第四個步驟,也是最主要的方法—聆聽寂靜,聆聽無聲之聲,聆聽隻手之聲,什麼是隻手之聲呢?有個禪宗故事,滿能詮釋隻手之聲的含意。
和尚問他的徒弟:有個瓶子裡面養了一隻鵝,那個鵝從小就在瓶子裡面,怎麼樣才能把鵝從瓶子裡面救出來又不打破瓶子
某日,僧眾禪關晚間開示時,師父一走進開山聖殿,看見右邊的大迦葉,剛好有隻麥克風對準了他的嘴,大迦葉對準了麥克風開心的笑著。
禪宗心法從釋迦佛傳到迦葉,用「以心傳心、以心印心」的方法傳下,而我們現在用寂靜修的四個步驟,把這個橋梁搭起來,也能夠明白拈花微笑的這份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