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五個覺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生死呢?就是愚痴啊!無明愚痴啊!所以造成生死不斷。
第四覺悟,就是不要懈怠,要常行精進,破煩惱惡,就是要我們不要常常懶惰,對佛法要常常精進。
第三個覺悟是什麼呢?我們的心就是貪,貪無厭足,我們的心是沒有辦法滿足的,想得再多,再多它也裝得下,可是苦惱就多了,所以貪的多,迫求的也多,也增長了很多罪惡。
華嚴就在一個「心」,我們學佛就是在學習如何啟動心。
要先看到一才看到一切,當我們看到一切的時候就看到一,這個就是佛的華嚴世界,所以叫做禪,有禪才有華嚴,沒有禪,華嚴就無法出現。
我們靈鷲山所有的法會,都是要鞏固大家這份學習佛法的心,讓大家的生命就是佛法,佛法就是我們的生命,沒有佛法就沒有生命,我們要這樣子去體會佛法的難能可貴。
佛法需要生生世世累積的,所以要學習讓自己的信心能夠堅固的方法。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菩薩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十地的時候,到登地的時候,菩薩就不退轉,所以我們要從細細小小的三皈五戒做起,然後進入這個不退轉的發心菩薩。
生命就是一個大學習,學習在多元裡面如何共生;所謂的佛法,就是大大的學習,是對生命的學習和了解。佛法的學習就是生命的學習,生命是多元共存的,我們如何學習生命的和平,讓生命和諧?這是佛法教導給我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與法要。
雖然現在無法一蹴可及地獲得和平,但是我們不可放棄,要做好這種共識與學習,從零歲到一百歲都要做好學習,學習生命的相依共存共生。
「生命和平大學」的萌芽,起源於我從小顛沛流離的生命,看盡戰爭殘酷的死亡與生命的破敗,而孕育出的和平種子。
生命和平大學冬季學校的開學日,由於現在是全球疫情緊張的時刻,我們有幸能在這樣的時節因緣,藉由科技網路,共同在線上為人類、為地球,一起探討生態的永續方案,這是一份殊勝的連結,也必然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我們與天主教輔仁大學在「跨宗教和諧周」舉辦了「彈琴說愛音樂會」,用樂音與寧靜,做不同形式的對話。世界宗教博物館作為一個跨宗教的平臺,自2019年起每年都會組織活動來慶祝宗教間的友誼。
「以利亞跨信仰會議」邀集各宗教代表在英國倫敦召開「氣候正義和懺悔儀式」,我們以佛教懺悔與祈福儀式來呼籲大家回歸靈性,共同用慈悲心守護地球生態。
我們回佛對談20週年,這天我們與美國德州達拉斯南方衛理會大學一起合作舉辦回佛對談,討論「面對我們的全球生態危機一宗教、靈性與科學的對話」。
心道法師與來到靈鷲山參訪的天主教神父進行了一場真摯的宗教對話,雙方從家庭間的相處之道,談到上帝與佛陀的愛與慈悲。
邀請到緬甸仰光全國上座部佛教巴利大學的校長,以及教育弘法所副所長來到靈鷲山,為全山僧眾教授「大念處經」以及「攝阿毗達磨義論」,靈鷲山的僧眾也很幸福的能夠在山上好好學習南傳教法。
出家最重要的,一個是給,一個是守。守就是不該做的不做,身口意要守好;給就是要從內在去給,心裡沒有不給的。出家就是一個給的生命,也是一個空的生命。
這天是我們一次一度的全國普仁獎頒獎典禮。 普仁獎創辦到現在已經有20年了,總計獎勵了10,720個優秀學生,有這樣豐碩的成果,首先要感謝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所有學校校長、老師的支持,還有靈鷲山護法會、普仁獎全球推行委員會的努力推動
我們前往佛光山悼念星雲大師,感念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福潤法界,護佑社稷,庇蔭眾生,為正念導航,令正法永續,更祈願大師早日乘願再來,廣利群生。
靈鷲山的禪修法門—平安禪,四個步驟當中的第四個步驟,也是最主要的方法—聆聽寂靜,聆聽無聲之聲,聆聽隻手之聲,什麼是隻手之聲呢?有個禪宗故事,滿能詮釋隻手之聲的含意。
和尚問他的徒弟:有個瓶子裡面養了一隻鵝,那個鵝從小就在瓶子裡面,怎麼樣才能把鵝從瓶子裡面救出來又不打破瓶子
某日,僧眾禪關晚間開示時,師父一走進開山聖殿,看見右邊的大迦葉,剛好有隻麥克風對準了他的嘴,大迦葉對準了麥克風開心的笑著。
禪宗心法從釋迦佛傳到迦葉,用「以心傳心、以心印心」的方法傳下,而我們現在用寂靜修的四個步驟,把這個橋梁搭起來,也能夠明白拈花微笑的這份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