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佛之後,我們要以樂觀、積極、正面的心來面對所有的緣;
以樂觀、積極、正面的態度來對應生活,
時時善念俱足、以願成佛的心來學習,
生生世世耕耘我們的善業與智慧。
師父的教法是以般若為主,般若有三種,分別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以及「實相般若」。
明相造成一切輪迴的生命,明空便一切相不可得,所以無處輪轉、無處生滅、無處可得。要了脫生死、斷除煩惱,就是要明空,無所住而生其心。
六道輪迴中,只有人道才有機會培植福報;在餓鬼道中,沒有福報可以做,只有受飢渴痛苦的果報;在地獄道中,要受盡地獄折磨的痛苦,根本沒有機會去做福報;在畜生道中,因為愚癡也做不出任何善事;在天道中,天人福報太大、太快樂,根本沒有想到要做福報。
一個修行人要學習像佛一樣,常常寧靜安祥,面對眾生的時候要語調慈和,讓眾生歡喜接受佛法的薰陶,這就是接緣調心。
釋迦牟尼佛發了五百大願成就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釋迦佛的淨土,也是一個充滿苦的國土,在娑婆世界中,釋迦佛讓眾生在這裡感受苦,只有感受到苦,才能體會佛陀的法教。
我們從外在環境的變化進一步觀察到我們自己,我們這個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也是變化無常的,在總總的因緣變化裡面,一切都是苦空無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