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聽聞佛法,學習佛法,但是我們很難馬上就能成就,所以我們要做功課,慢慢地薰習,日漸累積自己的福慧資糧。做什麼功課?禪修、持咒、念佛、念經。
禪修,就是向內尋找。因為我們的心老是向外追求,執著外境,所以產生許多煩惱。透過禪修,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跟自己相處,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所以我們如果有時間,最好每天三次、每次九分鐘,做平安禪,坐久了,自然會習慣,心就比較不會煩躁不堪,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隨時寧靜自己。
持咒,〈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行持法門,也是利益眾生修行的「事業行法」,能讓我們攝心、生起慈悲心,消除不好的習慣與無明煩惱。如果有時間,最好每天念一百零八遍,最少也要四十九遍,或是早晚各二十一遍。如果老人家怕〈大悲咒〉太長,記不起來,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天兩萬遍,最少也要一萬遍。另外,也可以早上念〈大悲咒〉二十一遍,下午以後都念「阿彌陀佛」也行。
念經,經是學佛的道路,所以我們最好每天早上可以念個《普門品》、晚上念《金剛經》或《阿彌陀經》。念經,不是只有口念文字,還要用心去思惟,慢慢薰陶,瞭解經中蘊藏的佛法智慧,明白生命的道理,幫助我們去除貪瞋癡,累積善緣,讓我們對佛陀的法教更有信心與體會,這才是念經的真正目的。
其實,做功課就像洗澡一樣,能夠淨化我們的身口意,讓我們精神好、心情好,洗滌我們所有的懈怠,堅固自己的學佛信心。所以,我們要更精進,與佛結下善緣,我們功課一定要好好去做,不要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