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從思想開始清淨,然後到生活上把它清淨。什麼叫做空性呢?就是透視一切緣,透視「有」,也透視「沒有」;就是「沒有」也一樣是可得的,所以也要空掉。所以,既然一切都是不可得,我們就不要去執著任何事物,要慢慢養成無所得的心。出家的生命很珍貴,我們一個念頭轉得不好,就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了;一般人念念都是業障、都是染著、都是攀緣,所以我們要致力於念念清淨,才能夠念念不昧。人身難得,要好好把握出家的生活,以佛法來了脫生死、斷煩惱。
我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突顯自己,出家人所做任何事都是愛心、奉獻與服務,都是自利利他的工作。禪宗的法門就是「一切皆空」,所以我們還需要擁有什麼名或利呢?我一再強調的「工作即修行、生活即福田」,就是為了讓大家能達成這個目標,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所以,我們要運用智慧達到自利利他的目的,也要運用各種善巧的方法來促成種種的因緣,以達成一切的福祉。
我們總是製造太多的想法與執著來綁住自己的心,我們被這些想法與執著牽引,就像牛被扣上牛鼻環被牽著走一樣不自由。是誰讓我們不自由呢?就是自己!我們的觀念就是牢籠,套死自己,想法多牢籠也跟著多,因而演變出很多習氣,讓自己叫苦連天。如果牢籠變少,我們的苦就會變少;但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要學習自我解套,學習看清楚觀照的生命就是解脫的生命,而迷惑的生命,就是業力與輪回的生命。唯有降伏自心才能夠通達自在,這就是心法,無心可得。修行就是為了卸除我們內心的枷鎖,讓心自由。我們能夠隨時隨地降伏自己,就是最快樂的人;降伏了自己就是贏家,但若想要降伏別人,那就是輸家。所以,我們要用空性的智慧來降伏自心、觀照自心、丟掉束縛,讓心自在。